当背负诅咒的幽灵船被暴风雨赶向岸边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,又是七年一度寻找真爱的机会,“漂泊的荷兰人”能否等到他的救赎?
作为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项目,
昨晚,
享有“德国第一歌剧院”之称的
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
携瓦格纳歌剧《漂泊的荷兰人》
献演上海大剧院。
国庆长假首日,“巴伐利亚回响——2025上海大剧院歌剧节”以这部重磅歌剧拉开帷幕。此番,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与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,以逾300人重量级阵容呈现3部经典之作。
紧随其后,朱塞佩·威尔第歌剧《奥赛罗》(音乐会版)以及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音乐会也将逐一亮相。
展开剩余82%演出前,《漂泊的荷兰人》技术总监丹尼尔·鲍尔带部分观众走入幕后,揭秘繁复的舞台如何在瓦格纳的音符洪流里“乾坤大挪移”。
1
“荷兰人”“漂泊”到上海
7个集装箱70小时不间断搭台,3幕布景最短换台时间仅1分20秒,巴伐利亚歌剧院是如何将瓦格纳名剧《漂泊的荷兰人》“平移”至上海大剧院的?
鲍尔说:“我们用了7个集装箱运送舞美布景和服装道具。集装箱落地进场搭台,中外方工作人员协力24小时不间断,用了整整70小时才完成。”
跟随他的脚步踏上舞台,最惹眼的是两座吊桥,一旧一新、一古一今形成剧烈反差,幽灵船的吊桥古老破旧,遍布岁月痕迹,“漂泊的荷兰人”显然已被诅咒绑缚多年。剧中让人惊叹的如伦勃朗油画般的布景,即便是近观也能感受风云变幻、潮水涌动,仿佛暴风雨随时会掀起惊涛骇浪。
“我们的布景追求油画质感,但要让海上风云流动起来,让那种光影有层次地显现,还需要在最前面罩上一层纱。”有人用手轻触外层幕纱,结构很松散,却反而能凸显朦胧的效果。两棵枯枝对向而立,细看是粗钢丝裹着胶布,再以颜料上色。鲍尔笑道:“布景追求的是远观的效果,走近看都很粗糙。但不用担心,舞台灯光一打,就像有双魔术手,会让他们改换面貌。”
绕行到台后,从一扇小门进入是一个健身房。这是第二幕场景,德国导演彼得·康维奇妮将传统版本中的纺车场景替换为现代时尚的动感单车场景。在他看来:“经典歌剧应当置于当代语境去解构,才能以鲜活的姿态引发当下观众的思考。”因而,在这版《漂泊的荷兰人》里,能看到古老和当下两个跨越时空的场景彼此碰撞和交融。
“这里几十辆动感单车都是从那些即将关门的健身房‘淘’来的。我们把轮子换成木质减少骑行时的阻力,毕竟演员骑在上面还要歌唱。”因为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仅有1分20秒的间隔,故第二幕场景被制作成一整个可移动的镜框式台中台。鲍尔说:“这个一体式台中台下安装了很多轮子,换景时,我们有专门人员驾驶推车将整个场景穿过幕布推到台前。”
为节约时间,演员都是提前坐上动感单车,被一同推上前。场景规模大、道具多,换景需要35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,这在一般歌剧中也不多见。
2
一口气买了五场票
“巴伐利亚回响”以黄金周驻演的声势席卷申城。不仅本城乐迷、剧迷和市民观众,就是周边城市乃至国外的歌剧、古典音乐爱好者都闻风而动。截至目前, 三场演出票已售出逾九成。
00后剧迷袁子炎来自江西南昌,演前导览时,他听得格外仔细,虽说迷上歌剧时间不长,但兴趣越来越浓。为全程聆听“巴伐利亚回响”,他为自己安排了6天5晚的上海游,每一晚都在上海大剧院度过。他说:“我买了5场票,两场《漂泊的荷兰人》、两场《奥赛罗》,还有一场音乐会。”在他看来,能在黄金周集中看到世界顶尖剧院带来的重磅作品,这个长假很值。
着一袭绛红色旗袍的孙扬在人群中分外耀眼,她抢到了“演前导赏”的名额。自由提问环节,她问道:“巴伐利亚歌剧院在创作每部作品时都会考虑巡演适配度吗?”身为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,她既问出了爱好者的心头疑惑,又替同行取经。此次,巴伐利亚歌剧院以超强阵容来沪,于她既是一场盛宴,也是难得业务学习机会,“当然不能错过”。
听“巴伐利亚回响”,氛围感当然要拉满。昨晚,二层大堂“剧院之隅”被布置成瓦格纳的书房——墙上挂着理查德·瓦格纳的肖像照,书架上是作曲家喜爱的书籍。观众在入场前可在这里小憩,戴上瓦格纳同款贝雷帽,坐到钢琴前弹一曲古典乐。剧院还在一旁准备了自拍架可供打卡。
新演艺工作室
作者:朱渊
图片:《漂泊的荷兰人》剧照(主办方提供)
编辑:江妍
©新民晚报文化部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
发布于:上海市东方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